您好,欢迎来到杭州集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国际业务|知产工具|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商标相似,英派斯系傻傻分不清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青岛英派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英派斯健管)因为开在全国各地的健身俱乐部,而被大众所熟悉,同时也因为十余年难盈利,以致未被纳入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派斯)上市主体。可是,因为英派斯健管与英派斯共用商号、商标相似,两者很难完全割裂开。英派斯健管旗下部分健身俱乐部的管理缺失,也将让英派斯的IPO征途蒙上阴影。



  ——经营十年不赚钱

  英派斯健管主要从事健身俱乐部的运营与管理。公开资料显示,自2002年第一家俱乐部开业以来,截至2010年底,英派斯健身连锁体系签约店数量已经超过100家。经过6年多的发展,这一数字应该更加膨胀。在以往的报道中,英派斯健管一直是“英派斯”体系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英派斯集团延伸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但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业绩情况,让人大跌眼镜。英派斯健管2004年3月成立,截至去年年底,英派斯健管总资产为4935万元,净资产为-3095万元,2016年度的净利润为-1229.7万元。另外,英派斯健管下有南京英派斯管理(2012年2月成立)、济南英派斯健身(2009年11月成立)、成都英派斯健身、重庆英派斯健身这四家控股子公司,除了后两家成立时间不足一年,前两家2016年净利润均为亏损。成立十余年,英派斯健管仍然陷入亏损泥潭无法自拔。对此,《金证券》 记者接触的观察人士分析,目前健身俱乐部的主要经营模式还是靠大量办理预付卡过活,业务比较单一。如果想方便客户,就必须多开店,这逼得健身俱乐部不断将资金投入新分店的开设,战线拉得过长,使得整体开支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近些年中国各大城市的健身俱乐部成倍增长,让这个被誉为赚钱的朝阳产业,一时间进入了剧烈的竞争,价格战也在该行业上演,使得利润更加趋薄。此外,健身企业由于场地是租赁的,资产只有器材,一旦陷入财务危机想要得到银行贷款相当困难,因此跑路频频发生,“经营十年不赚钱,并不罕见。”



  ——同一商标暗藏隐忧

  尽管英派斯健管未被纳入上市主体,它却无法与英派斯完全切割开。《金证券》记者注意到,英派斯招股说明书披露,除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使用“英派斯”商号之外,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英派斯集团、英派斯健管、南京英派斯管理、济南英派斯健身、重庆渝中区英派斯健身、成都英派斯健身存在使用“英派斯”商号的情形。甚至,英派斯集团、英派斯健管使用“英派斯”商号均早于发行人。同时,英派斯集团、英派斯健管的部分商标与公司的商标,虽然核定使用的具体商品范围不同,但标志相似。健身器材为消费品,共用商号及商标标识相近可能导致客户、供应商或消费者对商号或商标出现误读、混淆,也存在由于相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不当行为,对公司商誉或业务形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不久前,有会员就向媒体爆料,位于北京华冠天地购物中心公益桥店(以下称“华冠天地”)四层的英派斯健身房已于今年3月底关门,至今不但不给会员退款还以各种理由搪塞,目前不少会员正寻求法律手段维权,初步估算实际人数可能多达上千人。这仅是英派斯健管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旗下健身房闭店且不退会员费用的一个“缩影”而已——据媒体报道,2013年至今上海、烟台等地均出现过此类的情况。另外,英派斯健管采用“加盟体系”,加盟店的健身器械均从英派斯购买。招股说明书显示,英派斯健管在英派斯处采购商用健身器材等,2014年-2016年采购金额分别为185.73万、76.85万和181.81万。“这是显性的,双方还有隐性的销售行为。比如,英派斯健管的会员,极有可能转化为英派斯的客户,购买它们的健身器材。”前述观察人士对《金证券》记者称。



  ——远未迎来收获季节

  招股书显示,2014-2016年,英派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9亿元、7.31亿元和7.79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431.99万元、7617.74万元和8418.96万元。看似不错的成绩单后面,并非没有隐忧。据了解,英派斯的主营产品包括商用、家用、户外和其他等不同类别,其中来自商用和户外健身器材的收入占比超过96%。单就2016年来说,除商品产品外,英派斯其余三项产品的收入全线下滑,其中来自外产品的收入缩水幅度高达26.18%。英派斯表示,公司户外产品客户主要是各地的体育局等政府部门,主要以投标形式进行,该类产品的销售取决于各级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力度和公司能否顺利中标各体育局订单。《金证券》记者发现,目前多家体育健身企业挺进资本市场,包括A股上市的金陵体育、港股的浩沙国际,新三板更有中航时尚、奥美健康、亚特体育等。其中,今年5月才挂牌上市的金陵体育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8.85%至20.95%之间;奥美健康去年净利润仅为426万元,同比下降43.84%; 浩沙国际去年营业额同比下滑6.32%,净利润同比增长0.6%。其他净利润有所增长的公司,也不过盈利1000多万元。这也说明,风头正劲的健身产业远未迎来收获季节。